首页 / 科技
平安银行信用卡吃罚单背后:不良资产清收4年“赚”500亿,催收费率高达35%
12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公开一批行政处罚信息,其中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收到两张罚单,一张罚单为信用卡业务异常交易行为监控不力被罚款400万元;第二张罚单为因委外催收业务管理不到位被罚款200万元,总计600万元。时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户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王暮松被警告和罚款。
同时收到两张大罚单,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怎么了?
信用卡不良风险爆发
从罚款原因及金额看,平安银行信用卡此次违规事项较为严重。第一个涉及信用卡异常交易,2022年7月,银保监会、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强调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银行应加强对套现、盗刷等异常用卡行为和非法资金交易的监测分析和拦截机制,对可疑信用卡、可疑交易依法采取管控措施,持续有效防控套现、欺诈风险,防范信用卡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个是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这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层面,这也是这两年监管部门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银行信用卡催收一向是消费者投诉重灾区,由于银行大多将信用卡逾期账款催收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机构处理,而很多第三方机构为了提高回款率,会采用一些灰色甚至暴力方式催收,进而引发用户投诉。
2023年第一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显示,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104909件,其中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32142件,占投诉总量的30.6%。在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19132件,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65.9%;其中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3512件,占平安银行投诉总量的75.5%,在股份制银行中排第一。
截图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文件。
平安银行2022年财报显示,该行共受理客户投诉22.56万件,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51.6%,超过10万件。
海豚财经注意到,2023年3月17日,深圳银保监局发布公告,核准刘显峰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的任职资格。不过,早在2021年初,刘显峰就已经加盟平安银行,出任零售业务总监兼消费金融执行总裁。刘显峰此前是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行长,曾担任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总监、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在其带领下,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几年内实现大飞跃。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前任总裁为俞如忠,公开信息显示,俞如忠1971年出生,1997年加盟平安保险,历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常务副总裁等职务,2019年起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海豚财经注意到,2020年-2021年,俞如忠在媒体上表现非常活跃,频频现身接受采访或推荐新产品,直到2021年11月,俞如忠还在以信用卡中心总裁身份接受媒体访谈。
平安银行没有披露俞如忠为何离职,但信用卡业务业绩变脸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6462.49万张,较上年末下降6.3%;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5416.5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4%;2023年1-9月信用卡总交易金额21389.76亿元,同比下降17.8%。这些数据显示出,平安银行无论是信用卡流通数量、贷款余额还是交易金额,都出现了较大下滑,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实际上,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过去三年已经持续下滑。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6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分别为6214.48亿元、5786.91亿元、5536.8亿元;
比交易额下滑更严重的,是信用卡不良率大幅上涨。2019年-2023年6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1.66%、2.16%、2.11%、2.68%、2.88%。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在主要商业银行排名中,仅低于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3.94%),位居前列。
如此糟糕的业绩表现,固然有疫情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平安银行信用卡过去几年的激进扩张。尤其是在俞如忠担任信用卡中心负责人期间,其推进平安银行信用卡与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发行大量新卡。互联网平台的流量虽然提升了平安银行的发卡量,但也让大量信用资质较低的用户涌入,让风险逐步累积。在疫情影响下,此前埋下的诸多风险开始集中爆发。
刘显峰上任后,平安银行信用卡的业务下滑、不良率上涨的趋势并未得到扭转,他能否稳住平安银行信用卡的业绩,尚有待观察。
截图来自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ABS说明书。
不良资产清收“赚”了500亿
在信用卡催收方面,平安银行主要采取委托给第三方催收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处理,催收方式为自营团队与外包催收相结合。其中,逾期60天以内的由平安集团内金服公司2000多名员工催收,逾期60天以上的采用委外催收。截至目前,平安银行信用卡合作的催收机构有78家,全国性律所37家。2023年7月起,平安银行将零售业务(含信用卡)不良资产催收转移至特殊资产事业部管理,该部门下设零售特管中心,并划分为东、南、北三个大区进行管理。
2023年6月,平安银行管理层发生重大调整,胡跃飞辞去行长职务,冀光恒接任。此外,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总裁董续勇出任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北京分行副行长尹飞出任总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
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成立于2016年底,前身是平安银行资产保全部门,主要负责全行特殊资产经营管理工作。风险管理部是平安银行负责不良贷款处置的部门。不良贷款中,个人不良贷款由零售风险管理部负责;对公不良贷款则由风险管理部负责。
公开报道显示,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在平安银行内部定位是“独立的清收铁军”,从2016年成立起到2020年累计清收不良资产,“赚了”500多亿。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2021年在公开场合甚至表示:“由于有了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资产质量从拖累变成了核心竞争力”。
截图来自公开媒体报道。
这样一个说法出自平安银行高层之口,听上去非常怪异。从来没有哪一家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清收作为公司业绩卓越的卖点对外宣传,因为对金融机构而言,虽然坏账天然地不可避免,但坏账规模不断膨胀从来就不是一件值得宣扬的喜事。
平安高层没提及的是,数百亿坏账回款背后,是巨额底层不良资产被蒸发。假设不良资产回收率20%(平安不良资产ABS中披露的不良贷款回收率大多在15%-20%之间),则500亿回收款对应大约2500亿坏账,其中2000亿坏账蒸发。平安特殊资产管理部“赚”的越多,说明平安银行产生的坏账规模越大。
此外,不良资产清收“赚钱”这个说法也并不妥当。不良资产清收的过程本质上是绝大部分资产价值蒸发或毁灭的过程,对于独立的不良资产处理机构来说,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包确实可以产生利润;但对于制造并持有这些不良资产的银行来说,坏账清收只是挽回了部分损失。这个过程中,银行并没有“创造”任何额外价值。
评价一家银行好坏的标准,当然不是坏账越少越好,而是指银行要克制放贷、科学放贷。在经济繁荣期,更应理性、精准放贷,尽可能减少坏账产生;反之,繁荣期乱放贷,搞大水漫灌模式;经济下行期风险爆发后,再走大规模核销和清收老路,会为未来埋下高风险的种子。过去很多年,不少银行的发展模式就是如此,业绩“好三年、坏三年”,循环往复,背后其实反映了管理层的低效治理能力。平安银行高层在不良资产清收问题上“欲盖弥彰”,试图掩盖的正是其在核心竞争力(风控)上的短板。
信用卡催收费率高达35%
为了催回这些坏账,平安银行支付了不菲的代价。例如,橙益2023年第十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底层资产是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2021年,平安银行信用卡平均逾期半年左右的不良资产催收费率是35%,2023年,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催收费率为30%。
以橙益2023年第十二期不良资产ABS为例,底层资产71%的贷款金额违约时间在6个月以内,23%在6-9个月之间。也就是说,逾期9个月以内的贷款金额占比约94%。
截图来自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ABS文件。
平安银行的消费类车主贷及车主信用贷不良资产,委外催收费率最低25%,最高可到33%以上;平安银行个人信用贷款“新一贷”不良资产,催收费率20%左右。ABS发行文件显示,这些不良资产的整体回收率大都介于10%-20%之间。
截图来自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ABS说明书。
这个催收费率高不高?和绝大部分同业比,肯定是高出很多。海豚财经注意到,全国大型商业银行逾期半年的信用卡不良的催收费率在6%-10%之间,远低于平安银行的催收费率。平安自营清收队伍号称“清收铁军”,再加上众多筛选的第三方催收机构,为何需要如此高的催收费用,令人费解。
根据平安银行披露信息,其信用卡不良资产前五大催收机构如下:
第一大催收服务商厦门翰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部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合作银行包括平安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
第二大催收服务商为深圳市深巨元信用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本3500万元,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设有分公司,员工4700多人,与全国40多家银行及持牌金融机构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第三大催收服务商为青岛联信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1500万。2005年开始操作信用卡逾期催收业务,全国拥有40家分公司,员工7000余人,客户包括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以及美团等。
第四大催收服务商为广东德律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在全国拥有77家分公司,员工近五千人,客户包括五大国有银行以及多家股份制银行、蚂蚁集团等机构。
第五大催收服务商是深圳市信德盛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总部位于深圳。企查查显示,信德盛金服旗下有8家正常营业分公司,分布在山东济南、河南郑州、辽宁沈阳、江西九江等地区,员工数量约1000人。其客户包括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京东金融、招联金融、微众银行等。
值得注意的是,信德盛金服的母公司是苏州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4月,苏州承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根据招股书,苏州承信计划发行300万股,每股价格4-6美元,IPO净募资额约380万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苏州承信总收入为2456万美元,其中贷后催收服务收入占比95.5%;净收入为317万美元。
苏州承信主要通过旗下子公司北海北溟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宇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信德盛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业务。苏州承信的董事会主席戴旭曾在国内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工作;首席执行官王晓伟,持有公司29.2%股份,曾担任深圳市开发银行信用卡收债部经理和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总经理。
同时收到两张大罚单,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怎么了?
信用卡不良风险爆发
从罚款原因及金额看,平安银行信用卡此次违规事项较为严重。第一个涉及信用卡异常交易,2022年7月,银保监会、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强调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银行应加强对套现、盗刷等异常用卡行为和非法资金交易的监测分析和拦截机制,对可疑信用卡、可疑交易依法采取管控措施,持续有效防控套现、欺诈风险,防范信用卡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个是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这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层面,这也是这两年监管部门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银行信用卡催收一向是消费者投诉重灾区,由于银行大多将信用卡逾期账款催收工作委托给第三方机构处理,而很多第三方机构为了提高回款率,会采用一些灰色甚至暴力方式催收,进而引发用户投诉。
2023年第一季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显示,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104909件,其中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32142件,占投诉总量的30.6%。在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投诉中,信用卡业务投诉19132件,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的65.9%;其中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3512件,占平安银行投诉总量的75.5%,在股份制银行中排第一。
截图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文件。
平安银行2022年财报显示,该行共受理客户投诉22.56万件,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51.6%,超过10万件。
海豚财经注意到,2023年3月17日,深圳银保监局发布公告,核准刘显峰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的任职资格。不过,早在2021年初,刘显峰就已经加盟平安银行,出任零售业务总监兼消费金融执行总裁。刘显峰此前是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行长,曾担任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总监、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在其带领下,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几年内实现大飞跃。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前任总裁为俞如忠,公开信息显示,俞如忠1971年出生,1997年加盟平安保险,历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常务副总裁等职务,2019年起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海豚财经注意到,2020年-2021年,俞如忠在媒体上表现非常活跃,频频现身接受采访或推荐新产品,直到2021年11月,俞如忠还在以信用卡中心总裁身份接受媒体访谈。
平安银行没有披露俞如忠为何离职,但信用卡业务业绩变脸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6462.49万张,较上年末下降6.3%;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5416.5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4%;2023年1-9月信用卡总交易金额21389.76亿元,同比下降17.8%。这些数据显示出,平安银行无论是信用卡流通数量、贷款余额还是交易金额,都出现了较大下滑,信用卡业务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实际上,平安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过去三年已经持续下滑。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6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应收账款分别为6214.48亿元、5786.91亿元、5536.8亿元;
比交易额下滑更严重的,是信用卡不良率大幅上涨。2019年-2023年6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为1.66%、2.16%、2.11%、2.68%、2.88%。截至2023年6月末,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在主要商业银行排名中,仅低于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3.94%),位居前列。
如此糟糕的业绩表现,固然有疫情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平安银行信用卡过去几年的激进扩张。尤其是在俞如忠担任信用卡中心负责人期间,其推进平安银行信用卡与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发行大量新卡。互联网平台的流量虽然提升了平安银行的发卡量,但也让大量信用资质较低的用户涌入,让风险逐步累积。在疫情影响下,此前埋下的诸多风险开始集中爆发。
刘显峰上任后,平安银行信用卡的业务下滑、不良率上涨的趋势并未得到扭转,他能否稳住平安银行信用卡的业绩,尚有待观察。
截图来自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ABS说明书。
不良资产清收“赚”了500亿
在信用卡催收方面,平安银行主要采取委托给第三方催收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处理,催收方式为自营团队与外包催收相结合。其中,逾期60天以内的由平安集团内金服公司2000多名员工催收,逾期60天以上的采用委外催收。截至目前,平安银行信用卡合作的催收机构有78家,全国性律所37家。2023年7月起,平安银行将零售业务(含信用卡)不良资产催收转移至特殊资产事业部管理,该部门下设零售特管中心,并划分为东、南、北三个大区进行管理。
2023年6月,平安银行管理层发生重大调整,胡跃飞辞去行长职务,冀光恒接任。此外,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总裁董续勇出任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北京分行副行长尹飞出任总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
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成立于2016年底,前身是平安银行资产保全部门,主要负责全行特殊资产经营管理工作。风险管理部是平安银行负责不良贷款处置的部门。不良贷款中,个人不良贷款由零售风险管理部负责;对公不良贷款则由风险管理部负责。
公开报道显示,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在平安银行内部定位是“独立的清收铁军”,从2016年成立起到2020年累计清收不良资产,“赚了”500多亿。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2021年在公开场合甚至表示:“由于有了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资产质量从拖累变成了核心竞争力”。
截图来自公开媒体报道。
这样一个说法出自平安银行高层之口,听上去非常怪异。从来没有哪一家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清收作为公司业绩卓越的卖点对外宣传,因为对金融机构而言,虽然坏账天然地不可避免,但坏账规模不断膨胀从来就不是一件值得宣扬的喜事。
平安高层没提及的是,数百亿坏账回款背后,是巨额底层不良资产被蒸发。假设不良资产回收率20%(平安不良资产ABS中披露的不良贷款回收率大多在15%-20%之间),则500亿回收款对应大约2500亿坏账,其中2000亿坏账蒸发。平安特殊资产管理部“赚”的越多,说明平安银行产生的坏账规模越大。
此外,不良资产清收“赚钱”这个说法也并不妥当。不良资产清收的过程本质上是绝大部分资产价值蒸发或毁灭的过程,对于独立的不良资产处理机构来说,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包确实可以产生利润;但对于制造并持有这些不良资产的银行来说,坏账清收只是挽回了部分损失。这个过程中,银行并没有“创造”任何额外价值。
评价一家银行好坏的标准,当然不是坏账越少越好,而是指银行要克制放贷、科学放贷。在经济繁荣期,更应理性、精准放贷,尽可能减少坏账产生;反之,繁荣期乱放贷,搞大水漫灌模式;经济下行期风险爆发后,再走大规模核销和清收老路,会为未来埋下高风险的种子。过去很多年,不少银行的发展模式就是如此,业绩“好三年、坏三年”,循环往复,背后其实反映了管理层的低效治理能力。平安银行高层在不良资产清收问题上“欲盖弥彰”,试图掩盖的正是其在核心竞争力(风控)上的短板。
信用卡催收费率高达35%
为了催回这些坏账,平安银行支付了不菲的代价。例如,橙益2023年第十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底层资产是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2021年,平安银行信用卡平均逾期半年左右的不良资产催收费率是35%,2023年,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催收费率为30%。
以橙益2023年第十二期不良资产ABS为例,底层资产71%的贷款金额违约时间在6个月以内,23%在6-9个月之间。也就是说,逾期9个月以内的贷款金额占比约94%。
截图来自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ABS文件。
平安银行的消费类车主贷及车主信用贷不良资产,委外催收费率最低25%,最高可到33%以上;平安银行个人信用贷款“新一贷”不良资产,催收费率20%左右。ABS发行文件显示,这些不良资产的整体回收率大都介于10%-20%之间。
截图来自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ABS说明书。
这个催收费率高不高?和绝大部分同业比,肯定是高出很多。海豚财经注意到,全国大型商业银行逾期半年的信用卡不良的催收费率在6%-10%之间,远低于平安银行的催收费率。平安自营清收队伍号称“清收铁军”,再加上众多筛选的第三方催收机构,为何需要如此高的催收费用,令人费解。
根据平安银行披露信息,其信用卡不良资产前五大催收机构如下:
第一大催收服务商厦门翰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部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合作银行包括平安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
第二大催收服务商为深圳市深巨元信用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本3500万元,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设有分公司,员工4700多人,与全国40多家银行及持牌金融机构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第三大催收服务商为青岛联信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1500万。2005年开始操作信用卡逾期催收业务,全国拥有40家分公司,员工7000余人,客户包括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以及美团等。
第四大催收服务商为广东德律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在全国拥有77家分公司,员工近五千人,客户包括五大国有银行以及多家股份制银行、蚂蚁集团等机构。
第五大催收服务商是深圳市信德盛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总部位于深圳。企查查显示,信德盛金服旗下有8家正常营业分公司,分布在山东济南、河南郑州、辽宁沈阳、江西九江等地区,员工数量约1000人。其客户包括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京东金融、招联金融、微众银行等。
值得注意的是,信德盛金服的母公司是苏州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4月,苏州承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根据招股书,苏州承信计划发行300万股,每股价格4-6美元,IPO净募资额约380万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苏州承信总收入为2456万美元,其中贷后催收服务收入占比95.5%;净收入为317万美元。
苏州承信主要通过旗下子公司北海北溟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宇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信德盛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业务。苏州承信的董事会主席戴旭曾在国内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工作;首席执行官王晓伟,持有公司29.2%股份,曾担任深圳市开发银行信用卡收债部经理和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总经理。
来源:中金在线
内容头条
相关内容
-
兴业银行落地银行间市场首单商务写字楼类REITs
-
重庆银行个人存款站上2000亿元新台阶
-
森达电气:对比同行产品性能参数信披现疑云 充电桩业务布局或
-
蓝色星际:与业务撮合方合作信披现疑云 自称与客户不存在关联
-
什么信号?时隔一年多央行重启PSL 三大政策性银行上月净增3500
-
长沙银行2023屡屡被罚投诉也偏高,信用减值增加引关注
-
江苏银行:坚守普惠为民初心,携手小微共赴美好
-
发挥主场优势,浦发银行成功落地上海首笔转型金融贷款
-
知路研修科技集团与英国KEATH.ai达成全方位合作,将赋能全线业
-
外资开始买银行股了?招商银行H股获摩根大通、贝莱德联手增持
-
上饶银行因9项违规被罚500万 信用风险管理压力受关注
-
饿了么订单怎么投诉 饿了么订单投诉方法
-
微信自动扣费业务在哪里关闭 微信自动扣费业务关闭方法
-
美团外卖怎么投诉商家 投诉美团商家的教程
-
支付宝芝麻信用客服怎么联系 支付宝芝麻信用客服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