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甘肃技能大师工作室:“传真经”育新人 培养高素质队伍

发布时间:2022-12-05 19:47:08来源:网络转载

 中新网兰州12月4日电 (刘薛梅)近十年,孙青先作为国家级、甘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每年都会招收三五个徒弟,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全部传授给他们。“在现代化企业工作,个人力量是有限的,遇到疑难杂症,需要一个高素质的队伍。”孙青先说。

  1986年,孙青先从技术学校毕业后走进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成为一名操作工。30多年间,他见证了从小乙烯到大乙烯,随着中国乙烯工业发展壮大,自己也成长为驾驭乙烯技术的新时代产业工人,被誉为乙烯裂解炉“炉王”。

图为孙青先认真调节生产工艺指标。 兰州石化公司供图图为孙青先认真调节生产工艺指标。 兰州石化公司供图

  乙烯装置,几乎涵盖石油化工的所有操作单元,生产流程长,集高温、高压、深冷等多种严苛条件于一身,并具有裂解原料构成多样、裂解反应机理复杂、反应和分离工艺条件变化大、介质易燃易爆且有毒、设备数量多且种类庞杂、控制变量多且关联性强等技术难点。

  回顾成长历程,孙青先说,兰州石化24万吨/年乙烯装置投产初期,由于初馏塔的裂解重油黏度较高,且塔釜液面不易控制,致使油洗塔负荷始终达不到设计能力,成了制约整套装置生产的瓶颈。

  在翻阅国内外行业信息后,他大胆提出往裂解油中注入急冷水来改善油洗塔的操作建议,最后油洗塔塔顶温度很快从120摄氏度降至104摄氏度,降低了重油黏度,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短时间内达设计值,为装置全面达标奠定了基础。

  通过破解难题,孙青先还取得了3项突破性技术成果,他提出的裂解炉改烧分离系统自产甲烷氢燃料气设想,此项技术当时在国内尚属首次;一氧化碳含量超标造成甲烷化经常飞温,他提出向原料中注硫,以改善甲烷化和裂解炉的操作,有效地保证了原料的质量,稳定了裂解炉和甲烷化的平稳操作;对裂解炉流程进行改造,增加乙烷进料,降低了能耗、物耗。

  孙青先介绍说,乙烯装置的龙头是裂解炉,每台裂解炉有16个燃烧器72根炉管,炉管进料不均、燃烧器调节不好导致火焰扑炉管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裂解炉温度的控制。裂解温度控制不好,是装置产品收率低、运行周期短的根源。而要想使每根炉管出口温度保持一致非常困难。

  前胸炙烤着70摄氏度炉壁,后背冷风刺骨,遇到问题,孙青先调节着一台炉子一面炉管的温度、再调节一台炉子的温度,对照裂解气数据分析,反复推敲,总结摸索出了“一查看进料偏差,二调整烧嘴火焰,三观察炉管颜色”的裂解炉反应温度三步控制法。采用这种工作法,裂解炉运行周期达到20天设计值,双烯收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年增经济效益540万元。“做技术工作,必须端正态度,勤学苦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孙青先说。

  原油要经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百公斤的高压、负170摄氏度的深冷、多次的分离,才能产出合格乙烯。2021年兰州石化乙烯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

  技能大师工作室承载着解决疑难杂症和技艺传承。依托“孙青先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孙青先线上线下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通过言传身教,工作室团队成员大多数成长为生产技术骨干。他所带的徒弟中,有20多名员工取得了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在孙青先技能专家工作室成员彭远瞩看来,孙青先亦师亦友,工作中会因材施教,是关注普通员工成长的贴心人。“他在工作中总是求新求变,一直在探索创新之路。”彭远瞩说。

  近几年来,随着退休人员增多、新入厂员工越来越少,两鬓斑白的孙青先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培育新人上,通过自己的技能专家工作室,每年集中授课80多学时,采取系统讲授化工理论基础知识、现场模拟操作、笔答试卷、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向操作人员“传真经”,使94%参加“应学”知识的员工具备了第二岗上岗资格。(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