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从直播带货到博士驻村:“土专家”寇大姐的乡村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2-12-02 21:54:29来源:网络转载
 循环农业、直播带货、办合作社、开“博士站”……“土专家”寇大姐的乡村共富路

  【《中国新闻》报作者 孔夏 报道】2005年,寇红艳下岗了,那年,她40岁。对此人生际遇,虽心有不甘,但寇红艳未曾消沉,而是积极地在找寻转型之路。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她怀着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愫,拿着买断工龄的5万元人民币返乡创业,开始在农村“大显身手”。果树栽培、虫宴、电商销售、物流配送……寇红艳在这些领域不断尝试,哪里不懂,就去“充电”学习,找专家咨询。但凡与农业有关的,她总是充满好奇与求知欲。2022年,被村民亲切称为“寇大姐”的寇红艳,已成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的“带头人”。这17年间,她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初心,成了村民口中的“土专家”。

近年来,寇红艳(中)一直为解决家乡苹果滞销问题而努力。(受访者供图/《中国新闻》报 发)近年来,寇红艳(中)一直为解决家乡苹果滞销问题而努力。(受访者供图/《中国新闻》报 发)

  残次苹果卖不出去?那就喂虫子,再用虫子喂鸡

  2005年,寇红艳回到位于大山深处的家乡。在北京市门头沟斋堂镇桑峪村,她带领5个姐妹,一起创建了集餐饮、住宿和采摘为一体的农家乐。

  第二年秋天,寇红艳看到很多果农都在路边卖苹果,但卖不上好价钱,还把残次苹果随处丢弃。如何变废为宝?一个“用残次苹果养殖黄粉虫-虫粪和虫蜕加工饲料喂鸡-鸡粪变成有机肥,回田种植苹果”的循环农业创意,在寇红艳手中成为现实。

  吃苹果长大的黄粉虫,个大肥硕,金黄香甜,蛋白含量极高,寇红艳利用自己“国家特级厨师”的身份,开发了50道“粉虫宴”,再将虫粪和虫蜕加工成饲料,喂养有机鸡,集乌骨鸡和柴鸡的优点于一身,抗病力强,肉质鲜美。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从苹果种植、观光、采摘,到黄粉虫养殖,再到柴鸡、乌骨鸡培育,粉虫柴鸡蛋生产,再到销售特色旅游产品,最后端上餐桌成为生态农家宴大餐,寇红艳的农家乐形成了一套循环农业的产业链条,既生态环保、节约高效,又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2007年,她的农家乐半年收入就达十几万元。

  “刚做起来,困难重重。农业投入比较大,我为什么还能坚持呢?”寇红艳说,“一是回乡创业,既然选择这条路,不能放弃;二是一直眷恋家乡这片沃土,毕竟是农民的孩子,我愿为家乡做点事。”

寇红艳和北京联合大学李凌教授在指导农民如何做直播。(受访者供图/《中国新闻》报 发)寇红艳和北京联合大学李凌教授在指导农民如何做直播。(受访者供图/《中国新闻》报 发)

  发动村民加入合作社 “保你一年挣一万”

  自己致富的同时,寇红艳也一直都想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在门头沟雁翅镇政府的支持下,以寇红艳为带头人的北京益农缘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

  合作社成立之初,寇红艳为取得村民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和自己一起干,曾下过一番功夫。

  在村委的支持下,寇红艳托村书记开了个村民大会,先是让老书记、老村长和技术骨干加入合作社;通过这次大会,让大家知道寇大姐有为老百姓做事的决心;最终让村民资金入股,把合作社发展起来。

  “我们拿钱入股,你跑了怎么办?”“别说1000元,我连100元都没有,不入股。”面对村民的质疑,寇红艳打了包票:“你一年怎么着也能挣五千元,如果加入合作社,我保证让你挣一万。”

  在村民半信半疑间,寇红艳在书记和村长的见证下写了保证书。老村长、老书记、骨干也都积极入股加入合作社。看此情景,其他犹豫和观望的村民也都动了心。最终,共吸引了村里300多户入社。

  包票打了,压力来了,但动力也足了。寇红艳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参加培训学习,再带领村民提升种植技能,实地传授果园管理技术。

  “咱们施肥后一定要刷白(在树干刷涂白剂),兑上杀虫剂,冬天可以杀菌消毒、防病虫害……”她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详细讲给村民听,不仅提升了果农的种植技能,也拉近了与村民心理上的距离。

  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寇红艳带领村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循环农业,认证有机柴鸡蛋和有机苹果——鸡蛋5元一枚,苹果最高卖到10元一个,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年收入可达到上百万元。

  一次直播尝试 门头沟苹果成了网红

  “这是我家的果子,用的农家肥,山泉水浇地,为了口感好,我们在霜降以后摘的。又甜又脆又香……”为解决门头沟区苹果滞销的难题,寇红艳看中电商行业致富增收的新机遇。

  2021年9月,寇红艳首次带领果农尝试开直播,100多名果农参与。此后,他们拍摄短视频直播带货,打造门头沟网红苹果,短短1个月,10万公斤苹果销售一空。

  一根网线,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自此之后,“寇大姐”的名气越来越响亮,她通过直播为果农解燃眉之急的消息在村民间不胫而走。附近村镇不管谁家有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只要找到寇红艳,她都会亲自上门,进行手机直播宣传,义务帮忙销售。

  因农产品对新鲜度有很高的要求,考虑到物流因素对大山深处农产品的影响,寇红艳还与快递公司、物流公司合作,组织村民成立了乡村快递驿站“物流小分队”,既可以让农产品及时售出,同时也将合作社变成快递物流中转站,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为村民收发、存寄快递提供便利。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把家乡的农产品卖了出去,消费者认可,大家也增收了,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寇红艳说。

  创意不断 合作社有了“生命力”

  如何发挥合作社优势,带动更多农民致富?2008年6月,借考取家禽家畜饲养工职业资格证书之机,寇红艳了解了农业的发展方向,结识了许多同行朋友,对接了学院专家教师。

  之后,寇红艳在妇联的帮助下引进专家团队,建立了“博士工作站”,同时改变了农民的传统农耕做法,打造有机果园,推出“农游合一”的农耕文化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走进田间直接消费。“单一的农业种植养殖不赚钱,打造农业综合体,这是增收的长效机制。”寇红艳说。

  2018年9月至10月,合作社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苹果文化节,取得明显效果,最多一次接待了200多人的旅游团。

  从此,村里活动不断,从年初的合作社分红大会,开春的“听花开声音,讲爱情故事”的赏花活动,到秋季的农民丰收节、苹果文化节……以活动带促销,百姓的生活红红火火。

  合作社还鼓励村民开办高水平的农家乐,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开发了“苹果宴”“柴鸡宴”“虫子宴”。

  合作社以“基地+农户”的服务模式,帮助包山农民在饮马鞍山顶上,桑峪村荒山上,利用废弃的老旧村落场地,开发200多亩果树地,引进栽种5000棵优质果树树苗,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对于村里年老体弱不能参加农耕的果农,将他们的果园全部托管到合作社,进行科学管理。在助农增收的同时,也解决了土地荒置的难题。

  “我们做了品牌宣传,开发了各种销售渠道,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合作社还开展果树认养活动,吸引旅行社和市民认养“健康树”“成长树”“幸福树”“发财树”“友谊树”……利用有机苹果的健康理念,增加了苹果文化,提高市民和果农的互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合作社已成为融合果蔬采摘、旅游接待、果树认养、技能培训、红色教育、大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并升级为拥有350人规模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带领父老乡亲走上了致富大道。(完)(《中国新闻》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