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午牡丹》原文、注释和解析

发布时间:2022-12-20 13:26:39来源:网络转载

宋·沈括2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 ,见者争售4,此所谓“耳鉴”5。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6,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7。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8,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9,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其花披哆而色燥10,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11。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1 本文是《梦溪笔谈》中的一则,标题为后人所加。2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博学多识,有《梦溪笔谈》三十卷。3 钟:钟繇,三国魏书法家。王:王羲之,东晋书法家。顾:顾恺之,东晋画家。陆:陆探微,南朝宋画家。4 售:意为“买”。5 耳鉴:用耳朵鉴赏,即凭传说判定书画优劣。6 色不隐指:意为手指能摸得出颜色。7 揣骨听声:本为一种相术,凭摸骨骼及听语声判断祸福。8 欧阳公:欧阳修。9 丞相正肃吴公:吴育,仁宗时授资政殿大学士职衔,相当丞相,死后谥号正肃。10 披哆(chi):花瓣张开。11 房敛:花朵合拢。

 

【析点】 鉴赏书画,据传闻而定优劣,此所谓“耳鉴”,实乃人云亦云的附庸风雅,自是不足取。用手的触摸去感知颜色而定优劣,即所谓“揣骨听声”,看似玄妙,实乃故弄玄虚的江湖骗术,自欺而后欺人,自然“又在耳鉴之下”。作者所首肯的鉴赏法乃“善求古人笔意”,即对书画进行认真的观赏品味,言其美丑优劣则定知其何处美丑优劣、何以为美丑优劣。

正肃吴公对古画的鉴赏求之甚细,观察到画幅上牡丹花“披哆而色燥”,知其为“日中时花”;花下猫眼“黑睛如线”,印证了上述判断;再以露花与正午花之不同、猫眼早暮与正午之不同加以反证,吴公真可谓“善求古人笔意”了。

“善求”是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切体验为前提与基础的,缺乏体验,绘者即使画了出来,欣赏者也还是品不出来。我想,这当是沈括此文的深层含义。

“牡丹丛”画得真实,吴育以科学的眼光进行评述,其言理确辞明;沈括以科学的眼光进行记述,其文言简意明。但他们在鉴画上都偏重于理性的思考,至于“牡丹丛”所给予欣赏者的美感享受如何,吴育未谈及,或者已谈及而沈括未录及,不能不使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