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梅妃传 》全文和鉴赏
发布时间:2022-12-18 21:15:44来源:网络转载
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逊,世为医。妃年九岁, 能诵《二南》,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父奇之,名之曰采蘋。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妃笄矣。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 大明、兴庆三宫, 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 自得妃,视如尘土;宫中亦自以为不及。
妃善属文, 自比谢女。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绮窗》七赋。
是时承平岁久,海内无事,上于兄弟间极友爱, 日从燕间,必妃侍侧。上命破橙往赐诸王,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妃登时退阁。上命连宣,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久之,上亲往命妃。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宠如此。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喜。
会太真杨氏入侍,宠爱日夺。上无疏意,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上尝方之英、皇,议者谓广狭不类,窃笑之。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缓,亡以胜。后竟为杨氏迁于上阳东宫。后上忆妃,夜遣小黄门灭烛,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阁,叙旧爱,悲不自胜。继而上失寤,侍御惊报曰:“妃子已届阁前, 当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太真既至,问:“梅精安在?”上曰:“在东宫。”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温泉。”上曰:“此女已放屏,无并往也。”太真语亦坚,上顾左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藉,御榻下有妇人遗舄,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陛下可出见群臣。妾止此阁俟驾回。”上愧甚,拽衾向屏假寐曰:“今日有疾,不可临朝。”太真怒甚,径归私第。上顷觅妃所在, 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上怒斩之。遗舄并翠钿命封赐妃。妃谓使者曰:“上弃我之深乎?”使曰:“上非弃妃,诚恐太真恶情耳。”妃笑曰:“恐怜我则动肥婢情,岂非弃也?”
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报曰:“无人解赋。”妃乃自作《楼东赋》,略曰:
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凤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鹢之仙丹。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 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以廋词宣言怨望,愿赐死。”上默然。
会岭表使归,妃问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荔实使来。”妃悲咽泣下。
上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 曰:“为我进御前也。”曰: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
后禄山犯阙,上西幸,太真死。及东归,寻妃所在,不可得。上悲,谓兵火之后,流落他处。诏有得之,官二秩,钱百万。搜访不知所在。上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亦不可得。有宦者进其画真,上言似甚,但不活耳。诗题于上, 曰: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读之泣下,命模像刊石。后上暑月昼寝,仿佛见妃隔竹间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雾露状。妃曰:“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东梅株傍。”上骇然流汗而寤。登时令往太液池发视之,不获。上益不乐。忽悟温泉池侧有梅十余株,岂在是乎?上自命驾,令发视。才数株,得尸,裹以锦茵,盛以酒槽,附土三尺许。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视其所伤,胁下有刀痕。上自制文诔之,以妃礼易葬焉。
赞曰:“明皇自为潞州别驾,以豪伟闻,驰骋犬马鄠杜之间,与侠少游。用此起支庶,践尊位。五十余年, 享天下之奉, 穷极奢侈,子孙百数。其阅万方美色众矣,晚得杨氏,变易三纲,浊乱四海,身废国辱,思之不少悔。是固有以中其心、满其欲矣。江妃者,后先其间,以色为所深嫉,则其当人主者,又可知矣。议者谓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媢忌自取。殊不知明皇耄而忮忍,至一日杀三子,如轻断蝼蚁之命。奔窜而归,受制昏逆,四顾嫔嫱,斩亡俱尽,穷独苟活,天下哀之。”《传》曰:“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盖天所以酬之也。报复之理,毫发不差,是岂特两女子之罪哉?”
汉兴,尊《春秋》,诸儒持《公》、《縠》角胜负,《左传》独隐而不宣,最后乃出。盖古书历久始传者极众。今世图画美人把梅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盖明皇失邦,咎归杨氏,故词人喜传之。梅妃特嫔御擅美,显晦不同,理应尔也。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所书,字亦媚好,其言时有涉俗者。惜乎史逸其说。略加修润而曲循旧话,惧没其实也。惟叶少蕴与余得之,后世之传,或在此本。又记其所从来如此。
梅妃的故事,未见于正式的历史记载。很可能是宋朝时出于对杨氏误国的义愤虚构出来的人物。唐朝人对杨玉环是充满同情的,到了宋朝,却严厉地把失国的过错算在她的帐上,因此臆造出一位与之对立的女子,这是完全可能的。由于作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梅妃形象,至使人们相信历史上果真确有其人,曾有其事。
本篇以唐玄宗与梅、杨二妃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梅妃与杨贵妃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腐败,和封建帝王的一夫多妻制,对青年女子的青春年华的摧残,总结了一代兴亡的历史教训。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梅妃、杨贵妃、唐明皇三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梅妃的哀怨,凄苦,令人悲而怜;贵妃的争风吃醋、心狠手毒,而最终未能逃脱悲惨结局,令人憎而怜;唐明皇荒淫、残暴,然而又在某种程度上忠于爱情,令人怒而怜。作者在展示这些人物性格特征时,注意在发展中,在矛盾中把握性格的统一,塑造的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梅妃“姿态明秀”,性情“柔缓”。作者通过对梅妃得宠时的娇媚与失宠后的凄苦的细节描写,展示了她悲剧性格的发展和变化。梅妃入宫时,宫中“几四万人”,唐明皇“自得妃,视如尘土。”梅妃位于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享尽了皇帝宠爱。“上于兄弟间极友爱,日从燕间,必妃侍侧。上命破橙往赐诸王,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妃登时退阁。上命连宣,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久之,上亲往命妃。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宠如此。”这段文字描写,既使梅妃娇嗔、任性之态跃然纸上,也透露出了梅妃柔中有刚的性格。这一性格,在杨贵妃进宫与梅妃争宠,梅妃失宠后表现得比较强烈。为了追求幸福、为了挽回唐明皇的情意,“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未能如愿,“妃乃自作《楼东赋》。由于杨贵妃作梗,梅妃的感情依然找不到寄托。事实上,即使没有杨贵妃,还会有李贵妃、王贵妃与之争宠。封建帝王嫔妃成群的荒淫无道,决定了皇帝不可能长久地集宠于一妃;宫廷生活的黑暗腐朽决定了梅妃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逆转。梅妃出游,恰逢为杨贵妃进贡荔枝的驿使一段的描写,使梅妃的悲剧性格发展到了高潮。“会岭表使归,妃问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荔实使来。’妃悲咽泣下。”唐明皇密赐荔枝与梅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面对无法改变的悲剧命运,梅妃绝望了。她不再幻想唐明皇有朝一日会再回到她的身边。她拒绝了皇帝这一廉价的感情施舍。
对于梅妃的对立面——杨贵妃,小说并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家族势力对唐明皇的影响,只是通过皇帝宠臣高力士“且畏其势”一笔点出她的地位。小说着重描写了贵妃性格上“忌而智”的特点。唐玄宗密召梅妃,贵妃得知,妒火中烧,却用贻误国事来羞辱唐明皇:“……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梅妃自作《楼东赋》“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以廋词宣言怨望,愿赐死。’”明知梅妃在向皇帝倾诉衷肠,却故意危言耸听,煽动唐明皇“赐死”于梅妃。只此两个情节的描写,便勾画出了贵妃倚仗家族势力,承恩专宠,专横跋扈的形象。
唐明皇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作者对他有批判有同情。唐玄宗密召梅妃,闻贵妃到,“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贵妃大闹走后,“上觅妃所在,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上怒斩之。”唐明皇的残忍、凶暴可见一斑。然而虽为一国之君,在爱情生活中也有不尽如意的地方:他对梅妃本恩爱未绝,却因贵妃作梗,与梅妃相会还要“密召”;贵妃大闹不止,他只是“顾左右而不答”;梅妃自作《楼东赋》,贵妃闻之要求赐死,他只用“默然”以对。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明皇,为何在贵妃面前唯唯喏喏,难道只是爱情使然?非也,这是政治联姻的必然。对于这一点,作者未多加评论,只是介绍了历史史实:“后禄山犯阙,上西幸,太真死”,从反面映证了杨氏家族在唐朝的地位。唐明皇忠于爱情,在寻妃一段中表现得悲切感人。安史之乱后,唐明皇想尽办法寻梅妃而不得,痛苦万分,梦中得见梅妃后,方找到梅妃葬身之地,“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他亲自撰写诔文,悼念梅妃。在这里,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唐玄宗对梅妃的眷恋、怀念之情,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能够通过个性化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是本篇一大特点。梅妃自幼聪颖,才学过人,性情温柔,她的谈吐往往优美、含蓄、得体、动听。杨贵妃心胸狭窄,却又权势极大,她的语言就显得尖刻,严厉,咄咄逼人。唐明皇夹在梅妃与贵妃中间时则常吞吞吐吐。浓重的抒情色彩系本篇另一特点。小说大量引诗、词入文,梅妃的《楼东赋》、《一斛珠》,唐明皇的画像题诗,都极细腻、恰当地表达了主人公当时的思想感情,读来感人肺腑。
梅、杨悲剧成为后世小说戏曲喜闻乐道的题材。明人吴世美的杂剧《惊鸿记》就是据此篇写成的。明清两代关于隋唐的一些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等也都引用了这个故事。
妃善属文, 自比谢女。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绮窗》七赋。
是时承平岁久,海内无事,上于兄弟间极友爱, 日从燕间,必妃侍侧。上命破橙往赐诸王,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妃登时退阁。上命连宣,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久之,上亲往命妃。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宠如此。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上大喜。
会太真杨氏入侍,宠爱日夺。上无疏意,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上尝方之英、皇,议者谓广狭不类,窃笑之。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缓,亡以胜。后竟为杨氏迁于上阳东宫。后上忆妃,夜遣小黄门灭烛,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阁,叙旧爱,悲不自胜。继而上失寤,侍御惊报曰:“妃子已届阁前, 当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太真既至,问:“梅精安在?”上曰:“在东宫。”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温泉。”上曰:“此女已放屏,无并往也。”太真语亦坚,上顾左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藉,御榻下有妇人遗舄,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陛下可出见群臣。妾止此阁俟驾回。”上愧甚,拽衾向屏假寐曰:“今日有疾,不可临朝。”太真怒甚,径归私第。上顷觅妃所在, 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上怒斩之。遗舄并翠钿命封赐妃。妃谓使者曰:“上弃我之深乎?”使曰:“上非弃妃,诚恐太真恶情耳。”妃笑曰:“恐怜我则动肥婢情,岂非弃也?”
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报曰:“无人解赋。”妃乃自作《楼东赋》,略曰:
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凤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鹢之仙丹。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 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以廋词宣言怨望,愿赐死。”上默然。
会岭表使归,妃问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荔实使来。”妃悲咽泣下。
上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 曰:“为我进御前也。”曰: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
后禄山犯阙,上西幸,太真死。及东归,寻妃所在,不可得。上悲,谓兵火之后,流落他处。诏有得之,官二秩,钱百万。搜访不知所在。上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亦不可得。有宦者进其画真,上言似甚,但不活耳。诗题于上, 曰: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读之泣下,命模像刊石。后上暑月昼寝,仿佛见妃隔竹间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雾露状。妃曰:“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兵之手,哀妾者埋骨池东梅株傍。”上骇然流汗而寤。登时令往太液池发视之,不获。上益不乐。忽悟温泉池侧有梅十余株,岂在是乎?上自命驾,令发视。才数株,得尸,裹以锦茵,盛以酒槽,附土三尺许。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视其所伤,胁下有刀痕。上自制文诔之,以妃礼易葬焉。
赞曰:“明皇自为潞州别驾,以豪伟闻,驰骋犬马鄠杜之间,与侠少游。用此起支庶,践尊位。五十余年, 享天下之奉, 穷极奢侈,子孙百数。其阅万方美色众矣,晚得杨氏,变易三纲,浊乱四海,身废国辱,思之不少悔。是固有以中其心、满其欲矣。江妃者,后先其间,以色为所深嫉,则其当人主者,又可知矣。议者谓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媢忌自取。殊不知明皇耄而忮忍,至一日杀三子,如轻断蝼蚁之命。奔窜而归,受制昏逆,四顾嫔嫱,斩亡俱尽,穷独苟活,天下哀之。”《传》曰:“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盖天所以酬之也。报复之理,毫发不差,是岂特两女子之罪哉?”
汉兴,尊《春秋》,诸儒持《公》、《縠》角胜负,《左传》独隐而不宣,最后乃出。盖古书历久始传者极众。今世图画美人把梅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时人,而莫详所自也。盖明皇失邦,咎归杨氏,故词人喜传之。梅妃特嫔御擅美,显晦不同,理应尔也。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所书,字亦媚好,其言时有涉俗者。惜乎史逸其说。略加修润而曲循旧话,惧没其实也。惟叶少蕴与余得之,后世之传,或在此本。又记其所从来如此。
梅妃的故事,未见于正式的历史记载。很可能是宋朝时出于对杨氏误国的义愤虚构出来的人物。唐朝人对杨玉环是充满同情的,到了宋朝,却严厉地把失国的过错算在她的帐上,因此臆造出一位与之对立的女子,这是完全可能的。由于作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梅妃形象,至使人们相信历史上果真确有其人,曾有其事。
本篇以唐玄宗与梅、杨二妃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梅妃与杨贵妃间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腐败,和封建帝王的一夫多妻制,对青年女子的青春年华的摧残,总结了一代兴亡的历史教训。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梅妃、杨贵妃、唐明皇三个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梅妃的哀怨,凄苦,令人悲而怜;贵妃的争风吃醋、心狠手毒,而最终未能逃脱悲惨结局,令人憎而怜;唐明皇荒淫、残暴,然而又在某种程度上忠于爱情,令人怒而怜。作者在展示这些人物性格特征时,注意在发展中,在矛盾中把握性格的统一,塑造的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梅妃“姿态明秀”,性情“柔缓”。作者通过对梅妃得宠时的娇媚与失宠后的凄苦的细节描写,展示了她悲剧性格的发展和变化。梅妃入宫时,宫中“几四万人”,唐明皇“自得妃,视如尘土。”梅妃位于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享尽了皇帝宠爱。“上于兄弟间极友爱,日从燕间,必妃侍侧。上命破橙往赐诸王,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妃登时退阁。上命连宣,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久之,上亲往命妃。妃拽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其恃宠如此。”这段文字描写,既使梅妃娇嗔、任性之态跃然纸上,也透露出了梅妃柔中有刚的性格。这一性格,在杨贵妃进宫与梅妃争宠,梅妃失宠后表现得比较强烈。为了追求幸福、为了挽回唐明皇的情意,“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未能如愿,“妃乃自作《楼东赋》。由于杨贵妃作梗,梅妃的感情依然找不到寄托。事实上,即使没有杨贵妃,还会有李贵妃、王贵妃与之争宠。封建帝王嫔妃成群的荒淫无道,决定了皇帝不可能长久地集宠于一妃;宫廷生活的黑暗腐朽决定了梅妃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逆转。梅妃出游,恰逢为杨贵妃进贡荔枝的驿使一段的描写,使梅妃的悲剧性格发展到了高潮。“会岭表使归,妃问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荔实使来。’妃悲咽泣下。”唐明皇密赐荔枝与梅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面对无法改变的悲剧命运,梅妃绝望了。她不再幻想唐明皇有朝一日会再回到她的身边。她拒绝了皇帝这一廉价的感情施舍。
对于梅妃的对立面——杨贵妃,小说并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家族势力对唐明皇的影响,只是通过皇帝宠臣高力士“且畏其势”一笔点出她的地位。小说着重描写了贵妃性格上“忌而智”的特点。唐玄宗密召梅妃,贵妃得知,妒火中烧,却用贻误国事来羞辱唐明皇:“……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梅妃自作《楼东赋》“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以廋词宣言怨望,愿赐死。’”明知梅妃在向皇帝倾诉衷肠,却故意危言耸听,煽动唐明皇“赐死”于梅妃。只此两个情节的描写,便勾画出了贵妃倚仗家族势力,承恩专宠,专横跋扈的形象。
唐明皇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作者对他有批判有同情。唐玄宗密召梅妃,闻贵妃到,“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贵妃大闹走后,“上觅妃所在,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上怒斩之。”唐明皇的残忍、凶暴可见一斑。然而虽为一国之君,在爱情生活中也有不尽如意的地方:他对梅妃本恩爱未绝,却因贵妃作梗,与梅妃相会还要“密召”;贵妃大闹不止,他只是“顾左右而不答”;梅妃自作《楼东赋》,贵妃闻之要求赐死,他只用“默然”以对。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唐明皇,为何在贵妃面前唯唯喏喏,难道只是爱情使然?非也,这是政治联姻的必然。对于这一点,作者未多加评论,只是介绍了历史史实:“后禄山犯阙,上西幸,太真死”,从反面映证了杨氏家族在唐朝的地位。唐明皇忠于爱情,在寻妃一段中表现得悲切感人。安史之乱后,唐明皇想尽办法寻梅妃而不得,痛苦万分,梦中得见梅妃后,方找到梅妃葬身之地,“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他亲自撰写诔文,悼念梅妃。在这里,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唐玄宗对梅妃的眷恋、怀念之情,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能够通过个性化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是本篇一大特点。梅妃自幼聪颖,才学过人,性情温柔,她的谈吐往往优美、含蓄、得体、动听。杨贵妃心胸狭窄,却又权势极大,她的语言就显得尖刻,严厉,咄咄逼人。唐明皇夹在梅妃与贵妃中间时则常吞吞吐吐。浓重的抒情色彩系本篇另一特点。小说大量引诗、词入文,梅妃的《楼东赋》、《一斛珠》,唐明皇的画像题诗,都极细腻、恰当地表达了主人公当时的思想感情,读来感人肺腑。
梅、杨悲剧成为后世小说戏曲喜闻乐道的题材。明人吴世美的杂剧《惊鸿记》就是据此篇写成的。明清两代关于隋唐的一些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等也都引用了这个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旅游市场回暖释放更多岗位需求 转行者纷纷干回老本行
市场回暖释放更多岗位需求,转行者纷纷干回老本行 旅游业满血复活 从业者跑步回归 本报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自今年1月以 [详细] -
多家新能源车企2月份销量同比环比双增长 今年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激发消费潜力
本报记者 冯雨瑶 多家新能源车企2月份销量成绩单出炉。比亚迪、广汽埃安、赛力斯等均在当月实现销量同比、环比的双增长。造车新势 [详细] -
预定年内第四股?*ST荣华触及“1元退市”,3月3日起停牌
中新经纬3月2日电 2日晚间,*ST荣华发布公告称,公司今日收盘价为0 61元 股,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相关规定,公 [详细] -
商务部:以渠道下沉为主线 推动农村消费进一步恢复和扩大
中新网3月2日电 3月2日,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表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一号 [详细] -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的巨大市场将成为支撑RISC-V的重要基地
中新网上海3月2日电 (记者 李佳佳)首届玄铁RISC-V生态大会2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会上表示,RISC-V是中国CPU领域最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