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险业有望迎来小阳春 人身险业需继续趟过深水区

发布时间:2023-01-05 21:15:52来源:网络转载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回首2022年,保险业在负债端和投资端两头承压。2023年,保险业又将走出怎样的发展之路?从受访专家的整体预期来看,2023年保险业发展环境要好于2022年。从不同业务来看,财险业的发展预期更加乐观,人身险业则需要继续趟过深水区,真正把握住发展机遇,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财险业有望利润回暖

  2022年全年保费数据尚未发布,但从银保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已可管窥全年概貌。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财险公司取得保费收入12532亿元,同比增长9.94%(可比口径)。整体看,车险综合改革对财险业保费增速的影响逐渐减弱。同时受疫情影响,车辆出行减少,进而减少保险赔付。

  瑞士再保险中国原总裁兼瑞再北分原总经理陈东辉预计,2023年财险业将迎来繁荣局面,业务增速可能超预期,承保利润显著回暖。“2022年车险出险率下降使险企的车险经营效益好于预期,各公司都提足了准备金,2023年的利润有了保障。”陈东辉对记者表示,预计2023年基建、房产、新能源车、旅游、消费等方面的刺激力度将大幅提升,带来相关保险业务强劲增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家财险。2022年部分险企试水家财险已取得初步突破。2023年,预计险企将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有可能是家财险的破局之年。”陈东辉进一步称。

  谈及2023年财险公司的业务策略,陈东辉进一步表示,预计将分成三个档次:一是顺势而为,加大力度布局服务型家财、电动车、清洁能源等领域,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二是跟着财政投入获得业务增长;三是走老路,提高销售费用的投入,在相对较快的市场增长中抢夺份额,获得发展。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看来,2023年保险业要实现更好发展,需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保险导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推进保险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多层次风险治理体系的融合等。财险业的发展重心要放在构筑中国多层次灾害治理体系上,针对各种风险挑战建构中国特色的风险源头分析、风险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控制等治理体系,立足源头消减风险,降低其负面影响,这要求险企着眼长远,提升在风险预防、风险治理以及保障方面的能力。

  人身险业机遇与风险并存

  2022年前10个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同比仅增长3%(可比口径)。险企新单业务普遍承压,同时受投资收益不佳的拖累,人身险公司净利润普遍同比下降。2022年前三季度,74家人身险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213亿元,同比下降27%。

  谈及2023年人身险业发展,业内专家认为,人身险公司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但险企能否抓住机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实际效果来看,2023年的经营情况不会出现重大转折。人身险公司还需要继续趟过深水区。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养老和健康领域,保险业有很大的机会,但都是长期赛道,很难立马在经营上见成效。“应当说现在还在布局期,险企需要深思业务模式、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目前行业尚未准备好,还需要时间。”

  陈东辉认为,人身险业当前正站在重要机遇的节点上。部分居民财富从银行存款“搬家”后,将逐渐稳定、定型。在此背景下,真正长久期、低波动、稳定回报的人身险、养老产品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如果险企以专业水平认真去做,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年轻一代的长期健康险、长期医疗险产品,通过长期储蓄解决未来的医疗成本问题,仍是有待开拓的蓝海市场。

  “但从险企的准备来看,显然还不足,今年是关键之年,要看行业是否坚定地实质性回归长久期业务,体现人身险穿越周期的强制储蓄和保值功能。把握得好,将走向成功,反之则可能错过做强的窗口期。”陈东辉表示。

  陈辉表示,人身险业的健康发展应深度融合到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之中。在投资方面,要深度融合到国家战略中,凸显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